Friday, 16 September 2016

音樂劇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3)

這個音樂劇 (Musical) 是根據英國大文豪蕭伯納 (George Bernard Shaw – 1856-1950) 的名劇 Pygmalion 改編而成的,蕭伯納借這個劇本反影十九世紀未及二十世紀初期英國社會的上、中、下層階級懸殊、有著很大的距離而往往不能融合在一起。故事很簡單、是描述一位英國中層階級的言語教授 Henry Higgins 成功的把一個來自下層階級的賣花女 Eliza Doolittle 改造成為一位高貴的皇族少婦。

Pygmalion本是古代神話裡的一位雕塑家,他用象牙雕了一個女像之後,卻愛上自已的女像,每天求神使他的雕像能變成活人,最後他終於感動了愛神為他行了一個奇蹟、使他能如願得償。蕭伯納採用Pygmalion 作標題是利用這故事來反影這位 Higgins 教授能把一個從低下階層的賣花女、把她改造成一位上層階級的貴族,亦是一個絕處逢生的奇蹟!

之前,有許多人都想把這劇本寫成音樂劇但都沒有成功,因為這劇本缺乏了一般音樂劇需要的內容、即恩怨情仇,而蕭伯納在生時,是不會容許別人改寫他的劇本,直至他離世後,Alan Jay Learner 寫了這劇的歌詞、再配上 Frederick Lowe 撰寫的音樂,於是在 1956 年,這套百老滙名劇 “My Fair Lady” 終於面世了!

1956 “My Fair Lady” 舞台劇是力士夏理遜Rex Harrison 扮演教授,朱莉安德絲Julie Andrews 扮演賣花女,1958年移到英國倫敦公演,仍是他們兩人再度拍擋合演,連續演了五年,共 2281場!

但是 1964年荷里活把這劇搬上銀幕,但卻沒採用安德絲而改用了柯德利夏萍 Audrey Hepburn,其實難怪製片商這樣做的,電影不同舞台劇,電影講票房能否有收獲,他們都希望有一張既受歡迎又能賣座的臉孔當女主角,甚至女主角不能唱也不重要、找個幕後代唱便可。


結果柯德利夏萍沒有令片商們失望,這部片用了一千七百萬美元製作,票房紀錄是七千二百萬美元,片商賺大錢!

以下的 YouTube片是她在電影中的轉捩點、即她能開始說純正的英語並唱出 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用她的聲音接駁幕後代唱的Marni Nixon,簡直天衣無縫:

https://youtu.be/uVmU3iANbgk

1993年,百老滙再度上演這套名劇,選了電視皇帝 (King of Television**) Richard Chamberlain飾演 Henry Higgins,還到世界其他大城市遁迥演出,那年 My Fair Lady 來到多倫多上演,大概我是 Richard Chamberlain 的超級影迷吧,所以買了第一行來觀看,女主角不記得是誰了,因為我根本不是去看她。


不過看完這劇後對 Chamberlain 有少許失望,第一:他不能操純正英國口音,雖然他已很努力但始終還帶著少少美國口音,第二:他不是Rex Harrison,因為Harrison 是演活了 Henry Higgins,是無人能演得比他更好了!
話雖如此,從其他角度來看,這劇的重演是值得一看的!


** Richard Chamberlain 得到電視皇帝之美譽是因為他拍的電視劇、差不多套套都受歡迎,如 Dr. Kildare (1961-66) Shogun (1980) The Thorn Birds (1983) The Bourne Identity (1988) 及無數其他的電視影片。

Note: 這一篇文章亦在以下網頁登出:http://skytalk.ahlap.net/cgi-bin/p3a_patio.cgi?mode=view&no=1766

Tuesday, 17 May 2016

談談世界各地戲劇、歌劇、音樂劇等…(2) Turandot

談談世界各地戲劇、歌劇、音樂劇等…(2)  Turandot 杜蘭朵

阿光,在未開始談這部歌劇前,我想重新再告訴你、我都是對歌劇沒有太深厚的認識,只是幾年前經一位舊同學介紹才開始去看,跟著便對這個項目有興趣,因為常常聽粵曲、有其他音樂和興趣夾在其中,總覺得生活會有個平衡。

其實看義大利歌劇或其他語言的歌劇,並不需要曉得其語言,在未看之前先讀了故事大綱,看劇時跟著台上角色的表現和他們唱出的歌曲聲調和音韻,已經很自然地把你帶入劇中。一次我帶了一位外籍朋友去看一套粵劇,他也懂得劇情的發展,還說能從台上角色們的演繹及唱曲中,領㑹到整套劇情!
 


再看看這個短片的小朋友 Iain Armitage (https://youtu.be/Ny3XzcIz8ME ),他只不過七歲,他一定不懂意大利文,但他居然能看懂和欣賞到這部「杜蘭朵」歌劇,並能給予評語,那麼你和我都一定懂得欣賞了,只是視乎你喜不喜歡看!

杜蘭朵是義大利歌劇作家 Giacomo Puccini (1858 – 1924)一部未能完成的劇作,他離世後,由 Franco Alfano 根據 Puccini 的草稿把全劇完成。

杜蘭朵的故事原出於十八世紀一位作家 Carlo Gozzi 寫的一個劇本,這個劇本的背景和人物是述及波斯王國 (Turan) 及其公主 Turandot 杜蘭朵,但經過差不多兩個世紀的演變、又經過好幾個編劇家的改編後,到二十世紀初期,Puccini  索性把這故事寫成三幕歌劇,改了背景在中國、朝代是元朝。

歌劇的第一幕是杜蘭朵公主要處死波斯王子,因為任何人想娶得公主都必須正確回答她的三個謎語,如果答錯了,便一律要被處死!三年來,她已把無數來求婚的人斬首示眾。今晚一位亡國的韃靼王子 Calaf 在京城避難,重遇到失散了又盲了眼睛的父王帖木兒 Timur 和他的侍女柳兒 Liu,本來是十分高興,但他卻被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顧父親和柳兒的反對、要去應婚。

第二幕是 Calaf 由三位大臣 PingPangPong 引見,成功答對了三個謎語,但是杜蘭朵公主卻反囗拒絕和 Calaf 成婚,於是 Calaf 便給公主一個問題,如果公主在天亮前知道他的名字、便不用嫁他,反而他自願被處死!

第三幕是王子很高興地期待㴝明的勝利,唱著「今晚無人入睡」、即 Nessun Dorma,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是歌劇界許多男高音都唱過的世界著名歌曲之一。

這是著名男高音 Andrea Bocelli 唱的 Nessun Dorma:

不過三位大臣卻不認為王子會勝利,PingPangPong  拿來金銀財寶勸王子放棄杜蘭朵公主,但 Calaf 拒絕了。跟著公主把王子的父親和柳兒帶來審問王子的姓名,柳兒飽受拷打仍不肯說出王子的名字,公主問柳兒為什麼不肯說,柳兒回答是「愛」,跟著拿了士兵的劍自殺死了。

這裡便是 Puccini 不能寫下去的地方,他用了兩年時間都寫不到一個完滿的結局。後來的發展是 Franco Alfano Punccini 死後替他完成的。

結局是:王子決定以愛來打動公主,他把公主擁在懷中吻了她一下,並把自己的名字告訴了公主,即是把自己的命運放在公主手中,可以讓公主隨時把他處死!

結果公主宣布王子的名字是「愛」,喜劇收場。

但我卻覺得 Puccini 不是想寫這樣的結局,他寫到在柳兒死後已停了筆、兩年來都不能寫下去,可以想像他是很注重柳兒的死,他更借用王子父親帖木兒的一句話語、帖木兒說因為他們 (指公主和士兵們) 迫死柳兒、這種罪行定會觸怒上天的!這麼一來,又怎會是喜劇收場呢?對 Alfano 寫的結局,我始終覺得他是草草了結劇本,沒有尊重 Puccini 在劇中寫的暗示!還有一點令我更懷疑:杜蘭朵既是一位冷血無情的人,又怎會在一吻之下改變主意呢?更何況她殺了無數來求婚的人,又豈可沒遭到任何逞罰呢?

其實就算再給 Puccini 多幾年,他亦末必能寫到一個完滿的結局,因為他作繭自縛:他寫在劇中的 PingPangPong 是喜劇中的結構人物,而柳兒的慘死是悲劇的人物,再加上帖木兒不詳的預言,究竟 Puccini 是想寫喜劇抑或悲劇呢,可能連他自己也弄不清楚了!

小朋友 Iain 說得對,這位杜蘭朵公主真是很殘忍!我由始至終對她沒有好感!

不過撇開劇情來說,這部歌劇的舞台佈景是非常壯觀,後台要採用一百多人換景,因為每一幕的景須要搭到有五層樓這麽高,而且有些時候、差不多有一百人同時出現在台上,所以搭的亭台樓櫊全都要用堅實的木材及鐵釘搭成,絕對不能馬虎,不然便會倒塌下來!


我最欣賞 PingPangPong 三位大臣唱出他們的心聲、他們最渴望能辭官歸故鄉與家人團聚。其實他們亦是唱出大部份人的心聲,大部份人工作只為生活,但工作的壓力往往掠奪了與家人歡樂共聚的時刻!

NB - 以上的貼文同時登在阿立粵曲網站之談天說地版 - 談談世界各地戲劇、歌劇、音樂劇等…  http://skytalk.ahlap.net/cgi-bin/p3a_patio.cgi?mode=view&no=1766

Saturday, 9 April 2016

Verdi 的歌劇 Otello - 為何要殺妻?

看了阿光在立網【被遺忘了的中西舊歌星、影星及其歌曲與電影 二發表以下的一篇文章 (2016-03-29),尤其是聽了潘秀琼那首:「求你動手要晚一点」令我想起一些古代丈夫殺妻的故事和歌劇,有些殺妻故事還描述殺妻過情是怎樣合情合理,但在廿一世紀再查看這些案情,似乎說不通!

曲:張巡殺妾饗三軍:
在中國古代,女子沒有地位,安史之亂、張巡死守睢陽、糧盡、張巡殺妾以饗三軍,整件事在表面看來張巡似乎很偉大,為了下屬的存亡寧殺自己愛妾作食物,但用今日的眼光來看這件事,他是一個冷血暴力的粗豪,須知道妻子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性的生命,不是家禽任人宰殺!

劇:殺忠妻:
另一名劇「吳漢殺妻」,又名「殺忠妻」、說述王莽篡漢後,把女兒嫁了吳漢,命他捉拿劉秀,吳漢擒獲劉秀後、經母親責駡要他放人、並告之其實王莽才是他殺父仇人、更命吳漢要保存孝義去殺仇人之女、即是他的妻房,雖然結果吳漢不忍下手、而其妻為免其夫為難而自刎,但從今日的社會以愛情至上 (Love conquers all) 來看,為什麽沒有商量的餘地呢?

劇+電影:大雷雨:
那首:「求你動手要晚一点」曲詞沒有說出那丈夫為什麽要殺妻子,不過故事可能是源於蘇聯作家亞歷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 (Alexander Ostrovsky) 的「大雷雨」,這故事也曾多次被譯成其他文字搬上銀幕,如粵語片「大雷雨」 (1954) 由白燕、張活游,李清主演是其中一部。原本的故事描述一位美麗少女嫁了個平庸無能只曉得聽從他母親的丈夫,妻子不甘屈辱於這種生活而愛上了一青年,後來那青年走了,妻子唯有在大雷雨中跳進伏爾加河自殺,這首曲大概是她自殺前求丈夫了結她的生命吧!這是一個時代悲劇、十九世紀的蘇俄社會女子地位低微,又怎能容許女子在婚姻上有選擇自由呢?

說:克魯採奏鳴曲:
大文豪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在他寫的短篇小說「克魯採奏鳴曲」(Kreutzer Sonata),描述十九世紀俄國上流社會的一位花花公子,結婚後大家感到厭倦對方,妻子移情愛上了一位年青的音樂家,丈夫在極度妒忌下殺了妻子,結果無罪釋放。為什麽在那個年代,丈夫有無數情婦是天公地道的事,而妻子有情夫便是犯了彌天大罪,一定要被處死!丈夫已經不愛妻子了,為什麽不能還她自由呢?


(這是一幅 1901 年的名畫、由法國名畫家 Rene-Xavier Prinet 用「克魯採奏鳴曲題材畫的。)

影:再世孽緣:
1951 年何里活電影「再世孽緣」(Pandora and The Flying Dutchman),是描述一位妒忌的丈夫,懷疑妻子對自己不忠而扼殺了她,後來才知道她是無辜的,後悔不矣!

歌劇奧賽羅」:
莎士比亞名劇「奧賽羅」(Othello) 亦是說及一位善妒的丈夫中了小人的圈套懷疑妻子對自己不忠而扼殺了她意大利名歌劇作家 Verdi 把這故事寫成四幕歌劇 (Otello) 在1887 年首演後獲好評。(關於這歌劇的詳細資料容後再談。)

古代的男士覺得妻子移情別戀對他的面子有損,所以在女子沒有地位的社會,妻子有了情夫便如犯了死罪一般,托爾斯泰的另一小說「安娜卡尼娜」(Anna Karenina) 的安娜是個有夫之婦,因背夫別戀、但卻沒有勇氣去愛,結果跳火車而自殺。但換轉了丈夫在外有情婦的話,卻是理所當然!

其實真正的愛不在乎擁有對方而是要顧及對方的感受,當情到零時,便是時候灑地退離!

正如 1964 年 The Righteous Brothers 唱的那首 "You've Lost That Lovin' Feeling"  https://youtu.be/bTvU3BELZEo  
「你已失去了愛的感覺」:當在你的眼中再看不到歡迎我的信號,當你開始批評我做的一些鎖碎小事情,你令我悲痛到只想哭、因為我知道一切美好的已凋零,你已失去了愛的感覺,如今的你已讓這愛的感覺溜走了、溜走了!

在這種情形下,說聲「拜拜」便應各奔前程,何必要變成怨偶呢?聽聞有些夫婦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勉强一起生活,雖然共住一屋,但互不關心,互不說話,只靠寫字絛 (sticky notes) 貼在前作構通,現在還可以靠寄短訊或 WhatsApp!這樣實在大家都活得太辛苦了!唉,不過總好過殺了對方!在這裡我要提的是、時至今日、仍然有這樣的悲劇發生,我曾有一位蘇聯國籍的舊同事與丈夫離婚後獨自生活,但她的丈夫還常常纏著她,結果在一個夜晚殺了她,把她棄屍後巷!

NB - 以上的貼文同時登在阿立粵曲網站之談天說地版 - 談談世界各地戲劇、歌劇、音樂劇等…  http://skytalk.ahlap.net/cgi-bin/p3a_patio.cgi?mode=view&no=1766

************************************************************

日期:2016/03/29 00:52
留言者:阿光
年青的我, 中學時愛聽歐美流行曲, 再加當年流行的國語時代曲, 更買了一些上海年代名曲, 以為是識盡中西名曲, 十足是「井底蛙」思想
年紀大了, 加上綱上資料追查, 原來我是有這麼多曲不認識
曰近聽到一首潘秀琼舊曲, 一首殺妻曲,
聽說是俄羅斯劇作家奥司特洛夫斯基名著《大雷雨》中的插曲

「求你動手要晚一点」


曲詞是:

「顿河的哥薩克飲馬在河流上,有個少年痴痴地站立在門旁,因為他想着怎樣去殺死他的妻子,所以他靠在門邊暗自思量。

他的妻子投身跪倒在他的足下,对她丈夫這樣嬌聲的叫嚷,孩子们的爸爸,我的丈夫哟,我知道你有一副慈善的心腸。

我求你,求你動手要晚一点,要等到更深、夜静的時候,不要把孩子們從夢中驚醒,也免得-驚起了左鄰的街坊。」

多麼悲痛的一首曲, 這支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流行


求你動手晚一點 潘秀琼  
https://youtu.be/ilfL2lZaoRE



學唱粵曲, 與一些師姐妹也很熟,她們談心事也不怕我聽到

一位師妹眼紅紅的説:
「以往在街行路地上有水,他會拉著我手怕我踏上, 那天路上他行前我在後, 踏上了水, 他罵我是蠢死... 」

愛一個人, 婚前婚後, 是否太熟, 不再關心,

也見過友人妻婚後不再溫柔, 大聲呼叫丈夫拿水送茶給牌友, 還得意地表示丈夫是她的家奴

「求你動手要晚一点」, 曲中是唱説丈夫要殺了她,

以上談及那般樣的愛伴, 雖不是在肉身上, 是否也算是在他 (她)心中插刀謀殺

以往介紹過 Kitty Kallen 那首名曲 , 曲詞是唱說要愛人如何的示愛

現今由 Platters 唱, 一樣動人

The Platters - Little Things Mean A Lot (1964) https://youtu.be/Zie4K70DZdk


就算是熱情已冷, 互不再相愛, 也要像那位女作家的態度

她說:
「愛過的男人, 現今雖是不再愛了, 但每一個都是最好的, 我是沒有看錯人」

Wednesday, 3 February 2016

談談世界各地戲劇、歌劇、音樂劇等...(1) CARMEN

談談世界各地戲劇、歌劇、音樂劇等…()  Carmen 卡門

卡門是法國作曲家 Georges Bizet (1838 - 1875) 1875 年寫成的四幕歌劇,可以算是在世界各地公演得最多次數的歌劇。其實這歌劇首次在巴黎上演時並未獲得好評、因為當時保守的巴黎社會未能接受劇中的人物、尤其是卡門這個熱情而野性但同時是個濫用愛情的吉布賽女郎。不過當這歌劇移到維也納上演時,卻意外地大受歡迎,從此建立了這歌劇在歌劇界的不朽地位!只可惜 Bizet 無法知道,他在卡門上演後未獲好評便帶病離世了!

卡門的故事是描述一位熱情兼野性的吉布賽女郎的戀愛經歷,背景是十九世紀初在西班牙一個城市(Seville),卡門起初因為舆一名女工打架被士兵賀塞(Don Hose)逮捕入獄,她於是誘惑賀塞令他愛上了她而放了她,但賀塞自己便被罰入獄。隨後她遇到一位很有名氣的鬥牛勇士米諾(Escamillo),從未真正愛過賀塞的卡門很快便移情別戀、看上了英偉威風的米諾,但這時愛得正濃的賀塞已無法自拔,甘願捨棄未婚妻追隨著卡門,最後因遭到卡門的拒絕在憤怒和妒恨之下殺死了卡門。

這歌劇之成功處是 Bizet 寫的感人音樂、包括幾首很動聽的歌曲,再配合了適當的唱詞(libretto),這裡要提的是這歌劇的唱詞是 Henri Meilhac & Ludovic Halevy 寫的, 而故事是取材於 Posper Merimee 的同名小說。

開場曲: Les Toreadors - The Toreador March:  https://youtu.be/4DNGMoMNLRY

女主角卡門是唱女中音,她在第一幕唱的那首 Habanera (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 是家傳戶曉的一首經典歌曲!以下是紐約市歌劇團(New York Metropolitan Opera - 簡稱 The Met)在 2010 上演、由 Elina Garanca (女中音)  唱出的 Habanera,非常動聽:https://youtu.be/K2snTkaD64U

同一首歌、這裡有葛蘭用中文唱出,亦相當不錯:  https://youtu.be/wqI4h1uODng

不過 2010 The Met 把劇情的時代背景從 1830 升到 1930,除了女主角有出息的表現外,男主角賀塞的男高音亦不錯,只可惜那位鬥牛勇士米諾唱全劇最主要的歌曲 The Toreador Song 時、卻顯得不夠威風!

這首 Toreador 我徧愛聽蘇聯著名男中音 Dmitri Hvorostovskyhttp://youtu.be/Dk-g6tsbAhI


******************************************************
NB - 以上的貼文同時登在阿立粵曲網站之談天說地版 - 談談世界各地戲劇、歌劇、音樂劇等…  http://skytalk.ahlap.net/cgi-bin/p3a_patio.cgi?mode=view&no=1766